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教育报:浙交职院,培养职业人的“软技能”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2-29


□本报记者 陈夏蕊 通讯员 严洪广 章阮芸

不久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敏慧过了一段起早摸黑的“公交生活”。早上4点起床出发,晚上9点回校,张敏慧和运输管理学院的750名学生在3天时间对杭州70条公交线路、2400个公交班次进行全程跟车调查,为杭州市建立城市交通模型、制定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措施与政策给出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这次由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分派给浙交职院的调查项目规模不小,过程繁冗。令人诧异的是,从活动策划、人员调度、线路规划到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每一环节都是由浙交职院的学生独立组织完成。“社会调研不仅考察专业知识,更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能力等‘软技能’的检测。”浙交职院运输管理学院院长梁丽华认为,要培养一个既有专业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离不开“软技能”教育,该校多年来尝试通过这一教育方式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并解决当前职业教育普遍只关注技能教育的问题。

渗透教学,思政和技能教育“牵手”

在浙交职院专业结构调整之前,梁丽华还是该校人文学院院长,“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推行思政教育”这一问题她思考了10年,也践行了10年。梁丽华说,当前的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特定岗位职业技能即专业“硬技能”,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又较少顾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将思政与职业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梁丽华认为,从事任何工作所需要的、可迁移的通用素质与能力即“软技能”培养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自2005年开始,浙交职院开展了以“软技能”培养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并将其作为必修学分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的思政公共课内容繁多,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又能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浙交职院的做法是,让思政公共课渗透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形成“软技能”教育。“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思政教研室主任王晓漪说,现在的教材是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标准的,突出的是“学术性”“思想性”“政治性”,而没有关于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要渗透,就必须从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框架中延伸出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浙交职院将这一课程的新生适应篇、道德篇和法律篇均融入了职业教育。新生适应篇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了解学校与专业的发展,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期间的人生规划;道德篇渗透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的教学;法律篇则渗透职业法律、职业规则意识教学。除了公共课,浙交职院还开设了“沟通实务”“商务礼仪”等融入“软技能”培养的选修课,共开设了51门“软技能”培养平台课程和29个“软技能”实训室。“‘软技能’类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选课率一直名列前茅。”梁丽华说,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软技能”培养要进入全校38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每一专业都要设置综合素质培养模块。

阳光成长,“软技能”培养在日常

浙交职院于2009年设计了“阳光成长包——学生‘软技能’培养项目”,把“软技能”教育贯穿在学生3年的生活、学习中。

在浙交职院,每年新生入学都有个惯例,每个人都将拿到一份文件包。打开文件包,是活页装订的纸张,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与教学模块、职业效能管理等内容悉数在内,除此之外还有学生的听课、实践、竞赛等情况记录表格。“我第一次清楚地了解到专业培养计划,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人员的素质、知识以及能力要求,了解到大一整整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信息。”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莫青华第一次拿到这份“阳光成长包”时格外兴奋。

“阳光成长包”将学生课堂内外的成长成才活动规范为效能管理、学习研究、活动竞赛、社会服务四大模块,系统设计学生一揽子“软技能”提升项目,引导学生��订成长计划。梁丽华介绍说,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记录参与讲座、阅读、活动、竞赛、社会服务等的心得体会,并可及时回顾,“让成长过程记录如同在朋友圈中晒美食般可爱、方便”。2015年,结合“互联网+”技术,浙交职院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软技能”培养表单填写系统,与传统的纸质“阳光成长包”共同记录学生的大学生涯。

“学校的思政公开课一般是大班上课,学生学习管理本身就是个难题,而无论是传统的思政教育还是融入了职业性的‘软技能’教育,效果都很难量化。”梁丽华说,“阳光成长包”的过程性管理既能将零碎的“软技能”载体系统整合,还能通过建立相应的跟踪体系和动态监控过程,来实现“隐性课程显性化、团学工作项目化”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平台对表单数据进行收集和匹配,不但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管理,也为“软技能”培养方案完善提供了实时数据源。“‘阳光成长包’每学期末上交班主任,由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学生根据成长包完成情况共同评价。”据辅导员唐林强介绍,评价结果会计入学分,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从而解决“软技能”培养载体分散、不易评价等问题。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