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杭州日报专题报导我校“古桥馆”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9


通讯员 严洪广 王科 沈云云

记者 方秀芬 图/文

白木修成的瓦片,石膏砌成的白墙,木条做成的水缸,一丝丝一缕缕都精巧可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古桥馆,馆里再现了60座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古桥。谁制作了古桥?据介绍,是一个叫“三色草”的工作室完成的,其成员都是该校路桥学院师生。

古桥馆里有60座古桥

杭州最有名的两座古桥,一座叫断桥,一座是拱宸桥。

推门进入古桥馆,一眼就能看见断桥,桥上是撑着油纸伞的温婉姑娘;桥下是清澈蔚蓝的水,上面漂着娇艳欲滴的荷花。其实,古桥馆建筑面积并不大,大约104平方米,馆内桥梁整体按照浙江的地理位置排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记载了杭州较为出色的古桥,包括西湖断桥、拱宸桥、祥符桥等,下层则记录了从嘉兴的三部二爿桥开始往南到温州咏归桥等浙江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桥梁。

“我们不出校门,就可以看到浙江最有名的古桥了。”该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章丹阳因选修课结缘,义无反顾加入这个团队,参与制作各种桥梁。据了解,古桥馆从2014年4月中旬正式开工,是由国家注册软装设计师陈小鹏老师带领200多名学生,共同施工制作出来的。整座古桥馆从设计到完工耗时500多天。

选修课里挖掘“桥痴”

古桥馆的掌门人陈小鹏老师,他教书育人20多年,教的是《工程力学》、《现代建筑学》、《建筑概论》这三门课,但他最有影响力的身份则是“三色草”的负责人。他带领“三色草”团队参加各类比赛,研究桥梁文化并接手一些大型桥梁项目,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面向全校开设选修课,挖掘和培养无数“桥痴”。

陈老师开设的“古桥”选修课很热门,但并非学生报名就可以参与了。细心的陈老师要向班主任助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尤其看重学生能否坐得住、静得下心。“上了陈老师的选修课,我慢慢跟着学做古桥模型。”工程造价专业大二学生谢琳娜是名“桥痴”,大一开始,就迷恋上古桥了,刚开始,拿着裁剪刀、尺子,拆拆补补学做古桥模型,有时要花费数周才能制作出一座。现在她主要负责古桥馆里古桥栏杆的制作和维护。

“古桥涉及的材料有20多种,每座桥的完工需要2-3人团队合作。”陈小鹏介绍说,同学们没有雕刻机,就用常用的磨光机代替,磨光机出来的成品虽不如雕刻机精细,但经过一双双巧手后就变得美丽可人了。“在雕刻时,不少同学的手都被割伤了。不过,看到自己手工雕刻的古桥,那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今年的毕业生周慧斌张开自己的双手,隐约可见疤痕,尽管毕业了,但他选择就在“三色草”继续打磨。

一颗螺丝改变整座桥梁

“建造古桥馆的目的除了展示浙江的桥梁文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陈小鹏说,一方面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团队合作的过程尽可能地改变当下大学校园中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氛围。

“能够在这里一直坚持下来,没日没夜地参与制作的同学其实就不到二十人,这些学生大多能吃苦,有着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陈老师说,通过制作,他们大多数人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明确了目标,也通过一些活动的展开结识了很多业内人士。“一颗螺丝可以改变整座桥梁。就像这座古桥馆,你如果不动手开始做,它就永远是一堆木头和石膏,但当你真正开始动手,它就会飞快得到改变。”陈小鹏说,今后,他们打算拓展制作国外一些著名的桥梁模型,并且有望在淘宝上开个小店,让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当起“店小二”,以扩大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