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交通旅游导报》专访我院王怡民院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2


■新闻会客室

交院院长王怡民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

记者 王宁 通讯员 王科

导报讯

近日,记者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交院”)获悉,在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中,学院院长王怡民荣获“杰出校长奖”,而浙江省仅有两所职业院校校长获此殊荣。

14年的掌门,带领学院步步晋级

翻开王怡民的履历,记者才发现他才是一名真正将年华与精力全部奉献在教育事业上的一名“铁杆校长”。王怡民在2000 年6月担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以前,是长安大学专业系主任,熟悉王怡民的人都知道,务实认真、勤���低调一直是他为人的标签,但为事而言,却有一股不甘平庸,勇往直前的底气,这股执着,也许来自他从事教育业32年来的人生信条。

14年时间,让一所起步的普通高职院校完成了晋级“全国首批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等华丽升格,也让这些荣誉背后的一个主心骨与其团队走到了一个戮力同心才能企及的高度。

回顾王怡民14年来的工作历程,记者发现,他不仅仅推动学院在各方面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引入办学,开创了一条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1999年,当时学院被教育部批准,刚刚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一切处在百事待兴的阶段,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大发展的阶段。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优教育,2000年,他将学院建设的重点投向提升师资力量,人才引进。短短2年时间里,引进研究生、技术骨干、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迅速补齐学院升格后需具备的第一要素。

他认为,立德数人是教育之本,于是倡导开展以“励志力行”校训精神为核心的“领航者行动”德育工作系统工程,逐渐形成特色的“水上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自我养成为要求的“阳光成长包计划”、对学生实行全方位专业指导的“导师制”等德育工作新方法。

此后,一系列围绕职业教育宗旨、重塑职业教育理念的改革先后推开。

“杰出校长”在思考什么

“办什么样的高职,如何办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学院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王怡民的脑海。

作为一名“指挥员”,王怡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校、分院、专业“三层次”和各地校友“一网络”校企合作教育机制的“三层次一网络”校企合作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交通行业优势,集聚交通优质资源,构建了以1个“行业人才战略决策共同体”、6个“产学研联合体”、28个“育人创新共同体”及校企合作工作站组成的“三体一网”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开放平台,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多元的合作,有效实现交通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者,王怡民深知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龙头。为了充分结合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学院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逐步形成道路桥梁、汽车运用、水上运输、运输管理、机电制造、通信技术等6大专业板块。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基础+平台”等新模式。

2010年,为做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申报工作,王怡民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全体申报工作团队,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全全投入到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中,对各项材料进行仔细研讨、反复推敲,最终圆满完成陈述与答辩,学院成功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单位,院校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

一个没有“架子”的校长

在同学和老师眼里,王怡民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作为院长,党委副书记,他经常同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副班长”角色,千方百计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奔走,为部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上至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下至寝���食堂,贫困生补助,事无巨细。

如今,学院在依托交通、服务交通,遵循“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质量方针下,得到羽翼渐满的成长,如今,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办学质量过硬的全国一流交通高职院校。

盛名之下,王怡民并没有松懈。他对记者说,下一步,他想启动“进一步优化人才” 计划,增加语文与国学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让他们获得更多今后面对社会和人生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