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将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培育人才,为船舶工程提供最优的智力支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郑惠明在日前召开的全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上这样表态。随着船舶工业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软硬皆施���,通过培育与船舶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服务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为浙江大港口、大水运的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重点培养船舶技能型人才的二级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学院针对船舶工程专门设置了船舶工程技术和柴油机制造技术两大专业,并从船体、船机和船厂安全生产管理三方面作为培养方向。据海运学院院长阮少华介绍,在每年的招聘会中,几乎该专业250余名毕业生都会被近30家船厂“吸收”走,就业率高达100%。
尽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船舶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但近年来的经济增长趋缓、市场需求不足、国内产能过剩等使得船舶工业日渐萧条。为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一步海运学院将组织人手对船厂进行调研,并根据船厂的实际设定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市场面临散货船需求量较小,海上工程船需求旺盛的形势。”阮少华说,“因此,我们将考虑在船舶电气、自动控制、管路系统安装、船舶外语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课程调整,配合和适应船厂的转型。”
“在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研力量,提升‘软’实力。”阮少华说。目前海运学院共配有46名专职教师,副教授以上12名;涉海实训实验室44个,以及26家稳定的校外教育基地。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浙江将实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和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突破,全面提升浙江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本土配套率。“因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通过专题研究,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郑惠明说。
除此之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还将进行教育改革,以建立校企合作作为涉海类人才培养的重点,通过与大型船企合作发展“订单班”,为其培养对口的专业型和需求型人才。此外,该校的船舶工程类的教育培训也将于近日“闪亮登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