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航路线 航者心语 书海遨游 联系我们
 

好书推荐:《知行合一王阳明》

时间 :2016-05-23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知行合一王阳明》讲述了王阳明的辉煌与传奇。任何一个优秀人物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王阳明也是如此。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后的狂喜与得道后的平静。王阳明本是凡尘俗子,但是他的心学却能够万世流传,让人拜读后回味无穷。这是因为他遇到任何挫折和困苦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深刻剖析追根求源;他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锻炼内心平静面对,而后深思熟虑总结经验。

在被放逐到龙场驿时,那里荒僻虫蛇众多、瘴气流行,接近于山顶洞人居住时代。在这样艰苦流放时期沉静苦思后,悟出了“人要做自己主人”的道理。人是没有能力改变外部环境的,只能适应环境。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不经风雨,就不能见彩虹,在逆境中使人成长,让人成熟。

在南赣剿匪时候,悟出了“任何一件事靠你一个人独坐想象,无论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情上面去磨炼,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也就是所谓的炼心”。他的了悟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反思。每天想想自己是否在人际交往中做了不妥当的事情?每天是否做了欺人欺心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就安心并保持这种好状态;如果有不妥当地方,那就马上改正过来。其实王阳明能够剿匪成功不单是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凸显出非凡的攻心术。这就是万事不难,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做事,成功也就是必然的结局。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读了王阳明,了悟到他知行合一的内涵,顿时感觉到恶劣的自然环境或者复杂的外部世界都不足以成为人生前进的阻碍;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都是自己的上帝;我们只需要凭借自己的良知做人断事,尘世间原本也是如此简单明晰。

附录:

1.习主席6次推荐: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河南调研。习近平来到学生自发组织的以“知行合一、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会场,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2014年1月,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

2014年3月25日发表在《费加罗报》的署名文章。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

2014年5月4日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2014年5月24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

2.王阳明生平:

生而不凡。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年少有为。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但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同年,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娶妻诸氏。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

步入仕途。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善于骑射。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二十五岁考科举,再次落第。其他人讥讽他时,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被贬悟道。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还是未开化地区。王守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这个时期,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著有“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平定江西。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罪过,让侦探叛军的情报。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平定叛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35天平叛,宁王战败被俘。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面对复杂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立院讲学。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在对王守仁有过短暂的赏识之后,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督两广。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病逝归途。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舟中。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学院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1515号 邮编:311112

浙ICP备10012098号 Copyright 2013  All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