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扬帆处,暖流润深山
在海运学院党总支的倡议下,一场跨越山川与海洋的爱心行动正焕发新篇。今年,学院党总支与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功搭建帮扶桥梁,正式结对资助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小凉山的一名彝族五年级学生羽芯。这位懂事可爱的女孩,父母务农,与四个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眼眸中始终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随着党总支“每月一信一礼”计划的启动,一场以书信为帆、以爱心为舵的温情航行就此启程。
党建引领,锚定精准帮扶航向
“教育帮扶要像航海图一样精准定位需求”,党总支书记祝亮强调。依托“支部轮流帮扶”的创新模式,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管理专业三个党支部按月接力履行“三个一”承诺:
一封手写信件:由支部党员集体轮流撰写鼓励信,分享海运故事与城市见闻;
一份定制礼物:从文具套装到保暖手套,每份不超过100元的物资均由党建专项经费支持;
一段成长对话:结合孩子录制的自我介绍视频,针对性设计心理健康关怀内容。
首月开启的“破冰行动”已收获暖心回应:彝族女孩羽芯用略显腼腆的笑容拍照感谢,手机镜头前她轻抚新收到的书包与《海底两万里》,羞怯笑容中透着光亮。

山海共鸣,“衣”旧情深传暖意
同步发起的“跨越山海‘衣’旧情深”募捐行动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海运楼229室涌动着爱心热潮。支部党员张海伟老师、周微老师、来卓萍老师、朱建梁老师等化身“爱心家长”,翻箱整理出的七成新儿童衣物、适龄课外书籍堆满两个蛇皮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主动承担分类工作,将百余件衣物、图书及益智玩具分门别类打包。这些物资将分批启运,除了定向帮扶小羽芯,其余将送往她所在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
活动特别设置“党员先锋岗”,通过物资登记、需求调研等环节,让同学们在实践服务中深化对初心使命的理解。该行动已成为学院“红船蓝帆”党建品牌活动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过“党建+公益”模式持续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双向奔赴,灯塔照亮成长航路
本周,海运学院党总支收到羽芯传来感谢信。从支部轮流的红色接力,到山海携手的教育共富,海运学院党总支正以党建创新的罗盘导航,让跨越2000公里的帮扶行动既有制度保障的温度,更有人文关怀的厚度。
“海上的风会吹到山顶吗?我们好像已经闻到了咸咸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