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他常说“干什么事情,要干就要干好”。从一名普通的交院毕业生,到今天的省交工集团副总,一路上凝聚了余新民多少汗水和智慧。 荣誉背后是拼搏 作为一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的学生,余新民是学习积极分子。家境的艰苦让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里,他的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用余新民自己的话说,走上工作岗位后,这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1977年,余新民从交院毕业,分配到建德县油路指挥部做技术员。“领导分配的工作尽力去做好”,余新民如此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其中,他负责施工的在宁波的工程项目,获得“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性单位”,这是宁波市政府第一次授予杭州公路处的荣誉。 1995年10月,余新民调任杭州市公路管理处副处长,分管公路养护。当时杭州公路较差,为改变局面,即使是双休日,在办公室里、公路上或养护站中,总有余新民忙碌的身影。半年后,杭州处所管养的公路在11个地市评比中跃居第三。身处领导管理岗位,余新民尽力做到多到公路现场。1996年的大洪水给桐庐公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他和有关人员爬了14个小时的山路考察灾情,并在现场组织捐款,快速研究修路方案落实了解决措施。 同年11月,余新民提任省公路局局长助理。 带领企业走向市场 1997年,余新民担任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当时恰逢企业转型,从事业单位转向市场,“要自己找活干”,而公司对市场招投标情况不熟悉,余新民的压力非常大。 要想走进市场,成功转换角色,余新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他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公司员工扭转观念。他带领员工收集招投标信息,跑各方关系。为此,他跑遍了全省11个地市,跑遍全国2/3省。终于,交工集团承揽业务逐渐增多。 2003年10月15日,对于省交工集团是个特殊的日子,公司参与竞标的杭州湾大桥一期工程成功中标,这是省交工集团目前为止中的最大单个桥梁项目。为了中标,余新民和公司同事准备了1年多时间。这1年多,他几乎没有休息,忙得连星期几都忘了,而他办公室甚至经常通宵亮灯。 杭州湾大桥的施工难度非常大,作为公司的总工程师余新民兼任施工项目部经理,在工地上呆了半年,亲自指挥工程施工,为“开头难”打开了局面。 艰难下的速度之最 2003年的另一段日子也是余新民刻骨难忘的。萧山机场路需要建造1200米的互通桥,省交工集团承揽了该项目,合同工期170天。5月份中标后,由于停电、建材上涨等等客观原因,到了7月份工期滞后20%。在此情况下,余新民临危上阵,成立指挥部,自己任指挥长:每天16小时在工,排的计划以小时为时间单位,每天对检察施工情况,每天写总结。 8月骄阳烘烤着大地,余新民挥汗如雨,“每天要换3套衣服”。那一个多月,余新民中了两次暑,但即使挂着点滴也坚持上工地。就这样,工程速度很快上去,不仅没有延后,而且比计划工期提前了15天,被省交通厅赵詹奇厅长评为“开创了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之最”。 付出总有回报,8年时间,省交工集团年施工产值从原来的1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50亿元。 “人要有点精神,工作就要尽力去做。有了机会一定要把好,努力了肯定会有回报。”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余新民如此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