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院故事

交院故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认识交院 -> 交院故事 -> 正文

第六章——精一

信息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7-06-29


精一:专业精深 超越自我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孔子说他的道是将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曾子认为人应当时刻反思:对工作是否尽职尽责了?对朋友是否足够诚信?对所学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了?也就是说,除了拥有精深的专业技长外,人还必须具备敬业乐业、终身学习的理念。孔子指出,一个组织团队或者同行人中,总会有值得学习的人。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其优秀之处,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有子说的意思是,人必须立足根本,提升个人专长和修养。唯其如此,才能正本清源,把握规律,成为佼佼者。

“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是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一个著名论断,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说:“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工作”,于是在他眼里,成百上千的失败不是前进的挡路虎,而是促成他最终找到合适钨丝的催化剂,他以此诠释专业精深的灵魂。

“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如是说。于是无论是身为平民,还是贵为首相,他都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以此他别出心裁解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敬业姿态。

电影《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如是说:“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于是即便是初为孬兵,他都始终自信,积极学习,力求上进,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士官,以此他演绎了学无止境,超越自我的人生奋进曲。

了如指掌,熟稔在心,谓之精一;

视同生命,患于职守,谓之精一;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谓之精一;

敢为天下先,勇立行业潮头,谓之精一。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就是说天与“道”统一就会变得清明,地与“道”统一就会变得宁静,神与“道”统一就会变得灵验,谷川与“道”统一就会盈满,王侯与“道”统一就能使天下安定。顺承“得一”的推论,一个人身心健康、快乐、自然,才能达到与“道”的完美统一,不妄想、不妄为、不缺德、不伤天害理、不背道而驰。老子又说: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是说圣人抱定一个最高原则(即本体之道)而行之,才成为天下人的榜样。

精一,精粹而齐心,一种完美的人生态度。以求精为高度,以广博为宽度,以敢为天下先为深度,它崇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也敬仰“海纳百川,万物归宗”,更追求“鞠躬尽瘁,无而后已”。精深为基,敬业为础,千百年来,多少伟人秉承“精一”理念,永不止步,激情起航,谱写了一支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昂扬之曲;争优创先,超越自我,几个世纪以来,多少豪杰坚守“精一”信念,朝雨夕风,披星戴月,书写了一部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丽篇章。

精一就是指专业精神(Professional Spirit),是指对工作是否执著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专业精神是行业发展的精髓,是行业生存的土壤,是行业前进的路标。

秉承专业精神,精一,是我们在行业里立业之本,安身之本,立命之本。

弘扬传统,创造传奇,交院人信奉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喜欢,因而时刻要求自己务本务实,夯实基础;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以专业说话,以敬业印证,以学习助力,以业绩创先。

首先,交院人信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刻注重专业为本。闻道有先后,是指人们探索真理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十足的拼搏精神,有强劲的探索精神,有肯干的务实精神,就能超越限制,甚至可能比早于自己的起步者更先探索到真理和规律。术业有专攻,则蕴涵着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它崇尚量之积累,更重质之精深,主张做一行专一行,强调集中全力深度挖掘,争做行业先行者。如同一朵奔腾的浪花,勇立潮头,超越于其他、超越前浪,却又不脱离它们,导引它们一起奔向远方,促成质之飞跃。

第二,交院人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怀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时刻与时代、与社会发展同步,不固步自封,不死守着变质的牛奶哭泣;不固执已见,不高唱“任它沧海桑田,我之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歌。因为,“盖将其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间”,世间万物,风云变幻,日新月异,既有量变,更有质变。昨天还璨然绽放的鲜花,一夜之间可能已是明日黄花;今天还微不足道的星星之火,明天可能就成燎原之势;此时还信心满怀的精湛技艺,下一刻可能被证明是昙花一现,因而人必须时刻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直到屹立于专业丛林,撑起一片根深叶茂之蓝天。

第三,交院人尊重“居其位谋其职,在其位恪其守”,倡导克已奉公的敬业精神。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汉武帝忠于职守,成就了大汉霸业;隋炀帝玩物丧志,最终遭受灭顶之灾;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启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晚年荒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历史告示我们,在其位谋其政者,定能建功立业,开创新时代;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职者,结果终将酿成了一幕又一幕惨痛悲剧,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千古遗憾。“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此,不仅应当敬业,而且应当乐业,具有敬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第四,交院人坚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倡向榜样学习。交院人深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倘若“黑发不知勤学早”,那势必将“白首方悔读书迟”,相信纵然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也应时刻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人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孟母三迁择邻学,扬长避短取精萃,最大程度地实现对专业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提升。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者,是专业精神的楷模,是正确价值观的践行者,以其自身生动感人的故事,为社会提供一个公共标尺,感染和教育其他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五,交院人主张“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凡事争当第一。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说“要做第一,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的部门就关门!”格力公司总裁董明珠说:“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做多元化可以左顾右盼,就是用投机的心理、方式来经营一个企业。而我们坚持专业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选择。” 交院人认为对待任何事情都应全力以赴,勇争先锋,而不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够了,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远离原有的轨道,如同流星般消逝,虽然不应以结果作为衡量成就的标准,但是也要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而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强化目标导向,提高标准,“山高人为峰”,时刻勇攀巅峰。


金柏正总经理:微笑管理创新宏途

浙江交院汽24班的金柏正,怀揣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极大信心,从农村走来,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通过坚苦努力,他打下了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练就良好的专业发展基本功。万丈高楼平地起,金柏正于1984年毕业了,他脚踏实地,从杭州长运集团修理工做起,开始基层学习和积累,学会了许多技术。如今,他已高居杭州长运集团汽车修理公司总经理之职,从他眉宇间的微笑与自信,我们看到了他的成功。

“学校学的理论知识非常的有用,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84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杭州长运集团做修理工,在基层一线一点一滴去学习和积累。”有了在基层的实际锻炼,再加上已有的知识优势,就会如虎添翼。1989年,金柏下正被提升为杭长运公司货运修理厂机务科副科长,4年后被任命为厂长。

“我是非常重视技术,有关于维修汽车的讲座,我都叫我们的员工去参加,只要讲座是对我们的技术对我们的工作有用,即使我掏钱买门票也让我的员工去。”现在有很多人都诋毁外来务工人员,但是老金不一样。“只要技术过硬,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其他贫困地区的人,我都用,待遇也一样。公司的管理层,我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比技术,谁有能力谁就上,有的人不服也不行。”也正因为一视同仁,老金赢的公司上下员工的支持和尊敬。1996年开始老金担任杭州市长运集团汽车修理公司总经理、杭州市汽车维修行业常务理事一直到现在。

正是老金的技术过硬,1988年4月老金被母校聘为汽车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为了将理论教学与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避免学生知识落后、过时,交院会聘请在企业一线、技术过硬的毕业生担任指导员。不断地在社会和学校之间进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有效促进了教、学、做的统一和生产、教学、科研的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条:第五章——沟通